欢迎您访问石板冲乡中心学校网站!
首 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让学”使语文如此美丽

【字体: 】【2011-1-5】 【作者/来源 中心学校】 【阅读: 次】 【关 闭
 
让学”使语文如此美丽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教师,他得学会让他们学。”这个“让”使我懂得了“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在于激励学生,在于让学生热爱学习,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这里所说的“让学”,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就是要让学生多参加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使学生的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这一角度讲,“让学”应该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让学”要把阅读还给学生
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应以阅读为本。因为,读本身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法,而且最终会成为一种能力——在读的过程中生成对话,积淀语感,感悟情思,掌握方法。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比如,李镇西老师最经典的课例——《冬天》的教学,就设计了“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等自读环节,使课堂教学达到了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境界。课堂上,学生都在抑扬顿挫的自由朗读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哪些地方舒缓,哪些地方急促,都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老师的主要作用则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二、“让学”要把倾听还给学生
倾听是对话的关键。文本是潜藏着巨大可解性的主体。读者对它作出自己的解释前必须向文本敞开自己的心灵,用心倾听文本说了什么。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与文本对话,既不能以文本为中心,也不能以读者为中心。只有真诚与文本交往,充分尊重文本的主体性,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本。教学中,教师在倾听文本后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的心得和自己的体会形成交流和碰撞,并最终形成共鸣和共识,或在求同存异后成为再次阅读的动力和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他还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叶老的话表明,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这四项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妙处。余映潮老师教学《我愿意是急流》时就设计了“美听——美读——美品——美说”的教学流程。其中,“美听”是最重要的环节:第一遍,整体感知,想象诗中的画面美;第二遍,理解诗中的形象;第三遍,进一步感受诗中那种浓烈的深情。课堂上,学生通过这“三听”营造的氛围,很快就披文入情,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作者。
     三、“让学”要把“写”落实到笔端
听说读的归宿是写。对学生而言,没有写的一切努力就都是“空中楼阁”。心理学研究表明,听和读作为摄取信息的主渠道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分别占45%和16%,而说和写作为信息的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偏废。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语基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程式,以提高受教育者语文整体能力为目标,构建听说读写合而为一的教学模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表达真情实感,指导他们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如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另外,课堂上教师还要让学生多动笔。
     四、“让学”要形成“说”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要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能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应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要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根据一定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中心明确、感情自然、语言简明;能够围绕某一专题或一定的要求,即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在与他人讨论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意见,修正不正确的意见;能在学校或班级活动中当众作15分钟左右的演讲,并做到观点明确、阐述清楚、用语规范、语言连贯……为此,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美文放送”“日记推荐”“演讲辩论”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由“会读”到“敢讲”,直至最终“会讲”。
 
快速链接
家校联系
留言反馈
大事记
校长信箱
 
 
Copyright 2009 石板冲乡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设计制作:龙讯科技 皖ICP备07503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