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 - ----- 一份值得坚持和奉献的事业
2009年7月,我从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了由教育部等4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为一名光荣的农村特岗教师。在裕安区内和我一起通过特岗招考,走进皖西地区,还有上百名特岗教师,我们都是从不同的地区来到这个发展相对落后、生活较为艰苦,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我们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落后地区的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为偏远的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学校领导也这样激励我们:三年站稳讲台,五年争当骨干。 初次报到的时候,我听到自己被分配到陶冲小学,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什么,只看见周围几个教师在冲着我发笑,并小声嘀咕着些什么,当时我就察觉到有些不对劲,后来打听才知道,这个陶冲小学来头可不小,被“誉名”为石板冲的“西伯利亚”,听到这个别称大家可想而知陶冲小学是怎么样了吧。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来,来了都不安心工作的地方。但作为一个特岗教师、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根本没有在意这些,因为在我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没有经历风雨,是看不见彩虹的。于是我很坦然的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并相信我会做的很出色。 但是,初到学校时,我惊呆了,陶冲小学果然名不虚传,这所学校是当地最偏远的山区,6个年级,6个教师,这时候我体会什么叫“一个都不能少”了。而且这里条件不是一般的恶劣,刮风下雨这里就会停电,断水断粮。住宿条件也不太好,当地一些环境,还是给了满怀激情的我一个意想不到的“下马威”,很多特岗老师由于当地环境条件恶劣,都垂下了脑袋。考虑到我们的困难,学校领导也是千方百计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在校舍紧缺的情况下,安排了周转宿舍;2009年,在中央专项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学校筹措资金,每月借给一定的费用,解决了我们生活上的燃眉之急;特岗教师回家的时候,学校还报销来回车费。 生活问题解决了,初次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们,却遭遇了教育教学上的困难。因为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学生们纷纷反映听不懂。原来,当地的大部分教师用方言讲课,学生们课上课下交流也都是使用方言。但我们并没有畏惧,积极和学校的领导及其他教师交流、讨论,吸取经验。慢慢地,一学期下来,学校的老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开始说普通话了。 学校还通过一学、二促、三带、四奖的新教师培训办法使我们很快成长起来,我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前,都会准备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趣闻﹑故事,来启迪和引导学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有了自己的授课特色,学生们也逐渐开始喜欢上我们的课,接受了我们这些新来的老师。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校,学校教师资源紧缺,为了满足了学校的基本需要。我主动担任学校主要教学工作。我们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组建了学科兴趣小组:校园广播队、合唱团、乒乓球队、英语角、美术兴趣小组……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一年里,我们和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了每一个日出日落。下班后,我们回到宿舍,三人或者五人同室生活,一起吃饭、备课、批阅作业……在我们的身上,几乎看不到身在异乡的气息。闲暇时间,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也总是喜欢来我们的宿舍,一起探讨教学的心得,交流生活的体会。 在农村学校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炼,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还加深了对基础教育的了解,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获了丰富而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也深深地感到,自己不仅仅从理论上学会了如何教学,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如何在工作中成为有价值的人,如何在教育中体验有意义而快乐的生活! 这二年来,我非常庆幸我坚持了我自己的选择,这里有可爱的孩子,有团结互助的同事,更有那处处为我们考虑的领导。回想我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在看看周围孩子的笑脸、同事的帮助、领导的关心,我现在还会大声的笑出来,并大声的对你说:我爱特岗这份光荣的事业。我要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份工作真的给了我人生一个新的面貌! “是种子,就要萌发;是音符就,就要歌唱;是阳光;就要冲破黑暗;是雄鹰,就要翱翔蓝天”。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加积极地融入教育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与许许多多的特岗教师们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战线上奉献青春,教书育人,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新的篇章。 石板冲乡陶冲小学特岗教师 于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