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幸福中国
(石板冲乡石板冲初中七(2)班 邹银银) 俗话说:“修身治国平天下。”要想有一个安定幸福的“家”,首先便要从自己的言行出发。古有“忠孝两不谕”的花木兰,今有舍身取义的雷锋,如果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像他们一样,那么“建设幸福中国”又怎会只是梦想? 至今,我仍无法忘却,那日,弥漫着幸福的地方…… 那是一个寻常的假日,父亲带着我出去玩。突然,一个挪着艰难步子的老人映入我们的眼帘。他的眼睛呆呆的,面部毫无光彩。在这样的疑惑中,我和父亲走入了一个店铺,就在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向外一看,老人已栽倒在地。同一时间,他身边就围了好几层的人,只是,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也只是各怀“心事”的看客。父亲见此皱着眉头挤进了人群,不一会儿,便见那位额头上鲜血直流的老人趴在了父亲的肩头。我吓的直哆嗦,不仅是看到伤重的老人,更是因为听到旁边有人说:“这个男人看来要倒大霉了,那个老头和家人肯定会说是他将他撞倒在地。”甚至还有个“好心人”上前劝阻父亲别多管闲事,免得惹火上身。只是,父亲似乎没听见似的,仍然迈着坚实而稳重的步伐将老人送去了最近的医院,便办好了入院手续。等老人家人来时,才拉着我离开。 那时那刻,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源自那家人感激的泪水以及医护人员敬佩的眼神,更多的应是父亲宽大伟岸的肩膀和善良伟大的灵魂。 我,为是这样一位没有为怕惹上麻烦而见死不救的爸爸的女儿而感到自豪。我,更加为有一个没有为索取利益而去帮助老人的父亲而感到骄傲。 事后不久,爸爸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是那位老人的亲人,他是特地打电话来感谢爸爸的,电话中了解到那位老人是一名老年痴呆患者,那天,他在家人不在时走了出来,要不是父亲救了他,后果不堪设想……说罢,那个人便告诉爸爸,让他明天不要出门,定要登门拜访重谢。可爸爸拒绝了,我问爸爸:“你为什么不要呢?要是我,肯定会拿回应得的那份。”爸爸敲了一下我的头,说道:“难道救人就一定要钱吗?世间有许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似乎若有所悟的点了一下头,而爸爸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 现在,那位痴呆爷爷也成了我家的常客。虽然,因为痴呆总是记不住来时的路,但他总能带点礼物时不时出现在我家的门前,见到父亲便一个劲儿的笑,我想那种笑对于父亲而言便是最好的礼物了。因为他能让父亲感到一种无比的幸福感,于是,父亲平静的脸上也多了几条鱼尾纹。 到这里,我们便不难想到“助人为乐”这个成语。在我们上一年级时,老师就教导过我们:助人为乐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年幼的我们为了“好孩子”这三个字,每天都会把“助人为乐”当做自己的职责。可有的大人们都为了一点点利益,把“助人为乐”当做利益,这也许并不说明着什么,但它是一条路,是一个国家通往“幸福”的路,你们知道吗?你们已经把古人建设起的这条幸福路变的有点扭曲了。如果“助人为乐”继续增长,那么“建设幸福中国”不是梦想!而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未被完全泯灭,希望大家能如我一样生活在一个满溢着幸福的家庭,愿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能像我父亲一样,抛弃个人利益,救助他人。纵观世界,也只有我中华,才有这样的优秀传统。 让我们共同创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让我们携手建设幸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