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石板冲乡中心学校网站!
首 页 > 学校活动 > 校友风采


“十佳” 助我成长、成才

【字体: 】【2012-8-24】 【作者/来源 耿天忠】 【阅读: 次】 【关 闭
“十佳” 助我成长、成才
——“十佳少年”秦修一自述
今年的7月,我终于度过了十八年的学海生涯,走出象牙塔,步入丰富繁杂的社会,去经历一种与学生时代截然不同的生活。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劳碌,让我又一次感到渺茫。夜深人静时,我一个人坐在窗前,回顾我这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不禁又有了感触。
那是2001年,我上初二,因为家境的贫寒,我正为如何能读上高中犯愁。面临初三的到来,升学的压力渐增,加之家庭经济的不济,偶尔我会生出辍学打工以减轻经济压力的念头,也好让父母少劳累些。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被评为裕安区“十佳少年”,一时间,我受到老师亲友的赞赏、同学的羡慕,我成为众人之中的佼佼者。从此,荣誉给了我惊喜,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成就感,让我坚强起来。在评选过程中,我还认识了其他优秀的同学,他们中有的在生活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要比我的大得多,可是仍然坚强地挺过来了,反思自己,我更加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轻言放弃了,更何况还有如此多关心我、爱我的老师和家人呢?从那时起我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我都会积极地去面对,寻找方法解决,一直坚持一种信念:方法总比问题多得多。
2002年7月,我从石板冲中学毕业,没有辜负老师和家人的期望,以总分628分(文化课609,十佳少年加分5分,体育和实验分14)的成绩顺利进入到六安二中学习。在新的环境中,我没有忘记自己“十佳少年”的身份,也没有因为这份荣誉而骄傲自满,我深知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唯有坚持刻苦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去才有出路。高中三年都是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下度过,尤其是高三,那时的目标十分的明确:考大学。
2005年7月,在拿到安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辛苦付出终有回报。大学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对饱受束缚的高中生活的松绑,学习不再是校园生活唯一的内容,有人热衷社会活动,也有人放任自我。因为我们的目标变得不那么清晰了,在没有人约束和牵制下,很容易迷失自我,仿佛这一阶段的生活失去了方向。这种状态也曾在大一刚开始的一段时期里困扰着我,后来我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大一的时候,我除了担任班级的团支书负责班级以及院系之间的活动外,还参加了两个社团,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班级和社团的事务。在班级和社团活动中,和更多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工作,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虽有“十佳”的称号,但仍然有许多不足,仍然需要继续努力,才能永久的配得上这个称号。2006年,裕安区评选第二届十佳少年,关工委的领导们把我们都召集到一起开了座谈会。那次会议给了我极大的激励和鞭策,我认识了新一届的学弟学妹,在交谈和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我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我所做的不仅仅是配得上这份荣誉,更重要的是给后来者树立好的榜样。我想我做到了,在大学四年里,一直担任班级团支书,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学习上也从不懈怠,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安徽省三好学生。在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做了兼职家教,曾有一个学期,兼职了五份家教,那是我和弟弟都在上大学的时候。家庭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我对命运和生活心生抱怨,反而让我学着去面对和承担。父母没有给我锦衣玉食的生活,却给了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承担的勇气。2009年7月,从安徽大学毕业,获得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称号,被保送本校读研。研究生的生活和大学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太多的课堂授课,大多数时间是跟随老师的项目做课题研究,更加注重的是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今年的7月,我结束了我的校园生活,面临着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新一轮目标的确立,我选择了上海这座挑战和机会同样多的城市,我期待上海给我一种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少年”了,但是我并没有忘记“十佳”这份荣耀,也在不断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十佳”。有一句话说,“不要在不断的优秀里走向平庸”,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也要牢牢记住这句话,以此勉励自己。
 
快速链接
家校联系
留言反馈
大事记
校长信箱
 
 
Copyright 2009 石板冲乡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设计制作:龙讯科技 皖ICP备07503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