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石板冲乡中心学校网站!
首 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如何灵动一年级数学课

【字体: 】【2013-9-16】 【作者/来源 杨克勇】 【阅读: 次】 【关 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而小学一年级孩子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作为老师,有时候为了使教学顺利地进行,常常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数学,自然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何上好一年级数学课,使数学课真正地灵动起来呢?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低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会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让数学教学活动紧贴生活,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创设情境。教师可采用游戏,如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使学生乐学、会学。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
五、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六、鼓励人人争当小老师,从小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年级学生特别对老师崇拜,言听计从,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领导别人,这就是人的表现欲和领导欲的真实写照。因此,作为老师应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不要约束他们。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培养学生从小当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愉快,增添学习兴趣,可采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做法。 
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才能让数学课真正地灵动起来。
     
 
快速链接
家校联系
留言反馈
大事记
校长信箱
 
 
Copyright 2009 石板冲乡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设计制作:龙讯科技 皖ICP备07503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