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石板冲乡中心学校网站!
首 页 > 家长学校 > 教子有方


家长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助手

【字体: 】【2014-6-19】 【作者/来源 耿天忠】 【阅读: 次】 【关 闭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一个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影响之深。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少年儿童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而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怎么样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德国哲学家康德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据说,他每天散步要经过镇上的喷泉,而每次他经过喷泉的时候,时间肯定指向上午七点。这种有条不紊的作风正是哲学家严密思维的根源。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积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同时,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什么时候?有关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等。在小学阶段,则尽可能多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作完作业自己检查,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写完作业后自己整理好书包,在外面要留心观察。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都会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三、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却比21天要多。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孩子坚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定能养成好习惯。当然,对父母来说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孩子容易发生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当然,也有不少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能理智的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耐心训练的结果。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精心地去关注、训练孩子的各种习惯,为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作者 曹俊梅
 
快速链接
家校联系
留言反馈
大事记
校长信箱
 
 
Copyright 2009 石板冲乡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设计制作:龙讯科技 皖ICP备07503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