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石板冲乡中心学校网站!
首 页 > 家长学校 > 教子有方


就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浅谈家庭教育

【字体: 】【2014-7-3】 【作者/来源 耿天忠】 【阅读: 次】 【关 闭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成为真正 有作为的人。
--吴玉章
 
 
  “留守儿童现象”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且,从最初的“留守儿童”现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大多是父母为养家糊口,而农村没有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而外出务工,在家只和老人为伴的农村地区的儿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由老人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但是大部分的老人年事已高,甚至可能自己生活都相当不便,这又如何有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但它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家里会有所体现,同样,在家里的各种表现也与他在学校的表现息息相关。
教育孩子往往需要一个家庭投注大量的精力,家庭里的成人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为了孩子能够成为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人,而使孩子接受正确的成长方式。而一个家庭的完整性,是这一切的前提。
 
   一、            家庭应该作为孩子的保护伞
 
   孩子小的时候是脆弱的,容易受到来自于自然和社会各界的伤害的。儿童还不完全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学校之外的生活中,家庭成员也要对孩子的身体安全与健康多多留意。而健康的身体是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孩子是每个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二、            家庭的氛围能够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在孩子入校后,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家长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
 
   四、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她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石板冲乡赵湾小学  朱冉
 
 
快速链接
家校联系
留言反馈
大事记
校长信箱
 
 
Copyright 2009 石板冲乡中心学校 All right reserved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设计制作:龙讯科技 皖ICP备07503230号